
▲这是灵兽第1714篇原创文章
未来的零售,不再是“会开店”的胜利,而是“会经营不确定性”的胜利。
作者/花未满楼
ID/lingshouke
零售行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拐点。
一方面,宏观经济处于结构调整周期,零售行业的传统增长引擎逐渐熄火;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求从“有没有”跃迁至“好不好、值不值”,对商品价值与服务体验提出更高要求。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间节点上,11月12日至14日在合肥召开的第四届长三角商业发展促进大会暨中国(合肥)零售供应链博览会显得尤为及时。
这不是一次单纯的展会组合,而是一场面向未来的破局行动。它将“聚力长三角、共创供应链”定为主轴,既精准响应国家“强链补链”发展战略,也为长三角商业一体化注入崭新动能。

此次大会的另一大亮点,是“三利风供应链”平台的正式落地。
这是由安徽省商业联合会牵头整合优质资源打造的区域供应链平台。其最大不同,在于不追求流量平台式扩张,而是回归供应链本质,强调“厂商共建共赢”。其模式注重“精准采购、按需供给”,强调效率与信任的结合,被视为一种“本地化柔性供应链”的试水。
“三利风供应链”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合肥样本,它的价值在于代表了一种“中层市场”的崛起逻辑——不靠资本堆砌、不依赖中心下沉,而是以运营效率为导向,通过生态协作达成突围。
这种模式对于中国广袤的三四线城市及中小零售企业极具借鉴意义。
1
高视点的思想碰撞
大会内容精彩纷呈,众多嘉宾从宏观趋势到微观实践,贡献了大量“干货”。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原会长张志刚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应深化区域协作,转化长三角协同优势为创新优势。”他提出应把握消费拉动这一核心动力,构建强大内需市场。

中国商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姜明强调,“零售业竞争重心已从前端流量,转向后端效率与韧性”,供应链能力已成为企业生死线。

大张集团董事长张国贤从企业战略角度总结“心、意、行”三维文化法则。他直言:“在同质化竞争中求效率,在差异化竞争中谋不可替代性。”其对“战略定力”的强调,为企业转型提供深刻启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教授则从理论层面对调改逻辑进行了剖析,提出中国超市当前陷入“伪创新”的泥潭。“多数调改仍属改良,非根本性突破”,他呼吁企业跳出大卖场思维,重构“价值型”业态。
此外,来自蚂蚁商联、真市美、雷鸣展示等实战派企业高管也结合案例输出了大量具体经验,聚焦于“精准人群识别”“爆品策划机制”“柔性供应链搭建”等细分维度,进一步丰富了大会的思想层次。
2
商品力回归与渠道生态重塑
大会同期举办的供应链博览会不只是展示窗口,更是一次“价值对接”的试验场。
一批国民级品牌如蒙牛、双汇、洽洽强势登场,形成规模效应的同时,也提升了采购效率。更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百荣市场代表团带来了20多家“爆品制造商”,成功引爆现场热度。

而安徽本土品牌的集中亮相则为区域零售商提供了差异化的本地化解决方案。诸如溜溜梅、同庆楼等企业,不仅产品力扎实,更具文化认同感,这在当下“情绪消费”渐成主流的环境中,尤为珍贵。
更有意思的是,大会在策展节奏上引入了“季节性场景”与“主题营销”概念,将销售节奏与市场周期高度对齐。这种展销一体的逻辑,突破了“年会式”的封闭形态,更像是一个全链路商业闭环的演练场。
此次大会从开幕到闭幕,充分体现了“三高”:

安徽省商务厅副厅长后其洁
高规格:此次大会集结了部委领导、行业协会、学术专家及企业家代表数百人。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原会长张志刚,中国商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姜明,安徽省商务厅副厅长后其洁,长三角商业发展促进大会轮值主席、安徽省商业联合会会长、三利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学高等重量级嘉宾到场致辞,不仅是对大会规格的确认,更体现国家层面对零售供应链改革的高度重视。

高契合:论坛与展会并行推进。展览吸引超200家优质供应商入驻,覆盖食品、日化、智能设备等多个品类,精准匹配来自全国的千余家采购方。三场主题论坛围绕供应链协同、商品升级与技术变革展开,形成实效落地的对接闭环。
高落地:大会期间,“三利风供应链”正式揭牌,联合泛长三角多个商协会,形成跨区域资源整合平台。与会期间还实现了多项品牌与渠道间的合作签约,可谓成果斐然。
这不是“为了开会而开会”,而是真正推动“厂商精准对接”的一次系统性探索。
3
从“怎么卖”到“为何卖”
《灵兽》在现场感受到,大会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零售业的主战场,已从“渠道战”升级为“价值战”。
过去“选址-装修-开业”的标准流程已无法创造增量,今天的竞争是围绕“理解用户需求-提供更优解决方案”的能力比拼。商品力的回归不再是商品多,而是商品“对”;渠道力的升级不再是门店多,而是场景“近”。

技术不再是“装饰品”,而是经营能力本身。从精准选品、柔性供货,到即时配送、数字看板,数据正在成为“经营指挥系统”。但许多企业仍停留在“建系统=数智化”的误区里,忽视了核心在于组织对数据的真正理解与响应能力。
因此,真正具备未来竞争力的零售企业,必然要成为“需求理解者+价值放大者”。
通过本次大会,我们可以清晰感知到未来零售发展的三大趋势:
1、折扣化与价值化并行。折扣零售正在以“硬价格”冲击传统利润模型,而另一些企业的“价值零售”则以极致体验赢得忠诚。这两种看似相反的路径,其实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用户信任。
2、线上线下一体化进入深水区。沃尔玛的“88购物节”是对这一趋势的生动注脚。通过物流、库存、数据等全系统打通,其到家业务连续三年实现三位数增长。这种“以门店为中心”的一体化打法,代表了实体零售的再进化路径。
3、供应链即战略。从“商品管理”到“服务供给”,再到“组织柔性”,未来的供应链不再是后台,而是企业生死线的前端变量。

大会也为行业留下了三重价值。一是为破局者指路。提供了从思维到工具、从案例到平台的全链路参考;二是为操盘者赋能。建立起可复制、可落地的实操框架;三是为行业人鼓气。在悲观与焦虑之下,重新点燃对“长期主义”的信心。
未来的零售,不再是“会开店”的胜利,而是“会经营不确定性”的胜利。第四届长三角商业发展促进大会暨中国(合肥)零售供应链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次行业聚会,更是一种对“向内生长”战略的集体确认。
在这个人人都在“抢时间”的时代,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能慢下来理解变化、稳下来构建能力、沉下来创造价值的企业与平台。(灵兽传媒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