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零食连锁转型记:七货街“大扩”新店

2025-08-11 09:29:53本站原创 · lingshouke

▲这是灵兽第1653篇原创文章

它的创新与变化提醒我们:在价格战之外,中国零售业还有另一条路可走。

作者/楚勿留香

ID/lingshouke


1

2025年7月25日,合肥,正值酷暑,七货街新一代门店在喧闹的社区街角悄然开业。

没有明星站台、没有网红打卡,甚至连朋友圈刷屏都不多,只有一个数字——200余平米的门店开业首日营业额突破50万元,这一亮眼数字犹如一记重锤,击中了行业焦虑的神经。

当下,零食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价格内卷时代,很多量贩零食店以“全场五折”价格在市场厮杀,七货街却用“品质更好,花钱更少”的商业模式证明:低价并非唯一出路,“优质低价”的质价比,才是取胜的利器。

七货街创始人张玉海对此的解释简单而深刻:"消费者要的不是最便宜的商品,而是最放心的品质和最舒心的体验。"

换言之,如果靠便宜创造顾客,当顾客感觉不便宜时就不会来了,高品质、低价格和好服务,才是七货街逆势增长的核心密码。

在2024年,七货街老店的同比增速达20%,与行业老店大多下滑形成鲜明对比。更难得的是,在安徽芜湖等竞争白热化的市场,即使周边友商门店持续8个月打五八折促销,七货街的门店依然能保持稳定盈利。

这次七货街推出的新店型,有三大亮点:

一是,空间扩容,场景焕新。门店面积明显扩大,从过去150多平方米扩展至250平方米,彻底告别传统零食小店的局限。宽敞明亮的格局,营造出让家庭消费者流连忘返的“社区生活第三空间”。

新门店不再只是卖零食的小店,而是一个聚焦社区、服务家庭、可逛可买、还要“能吃”的新零售空间。同时,还增加了休息区、甚至还配置了母婴用品和应急服务。

二是,品类扩容,体验升级。商品SKU更为丰富,从1800-2000增加到了2200个左右。同时,新增了水果、熟食、现制烘焙等品类商品。

这表明,七货街以“只卖给家人吃的放心食品”为导向,品类结构迎来革命性调整。

实际上,早在2024年,七货街店型和商品结构就进行过一次大的“调整”。

彼时,张玉海看得十分清楚,“当前零食行业消费场景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单店盈利能力不高,甚至盈利空间也在逐步缩小。因此,零食店需要不断转型。”

在张玉海的主导下,七货街从竞争更激烈的零食战场上跳脱出来,聚焦家庭食品这一刚需。他将零食比重降至70%,未来将减至60%,转而引入低温产品、短保产品、米面粮油及调味品、保健食品等。

可以说,除了蔬菜、肉类,消费者日常所需的食品基本都能够在七货街门店里找到。

正是这个方向,为这个区域零售连锁品牌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也正是这样的调整,让七货街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也是其逆势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定位升维,价值重塑。

如今的新店型,已经从单纯销售零食,跃升为覆盖日常高频刚需的“美好生活方式提供者”——新鲜水果、锁鲜卤味、短保面包、有机食品等高品质鲜食品类的战略引入,正是对这一新主张的有力践行,全方位满足现代家庭对健康、新鲜、美味的高品质追求。

如今的新店型,面积更大,SKU更丰富,品类更全,服务也更好。但张玉海一直强调,使命不变、初心不变和品质不变。

2

2016年,七货街创立并开出第一家门店。彼时,“全球大牌,正品低价”正是七货街的核心战略方向——“闭着眼睛买,样样都好吃,件件都保真,买贵立刻赔”。

这也是七货街与其他零食店的最大区别。

张玉海刚创业时,孩子4岁。那时,他会把很多零食带回家给孩子吃,最后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孩子最喜欢吃的还是那些大牌零食,比如不二家的棒棒糖、好丽友的薯片、雪之恋果冻等,这些品牌都是孩子的首选。

这件事情给了他很大启发,七货街一定要选择更好的品牌零食来作为商业方向,因为大牌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更好的品质。

事实也确实如此,从2016年创立以来的9年多时间里,七货街一直坚持“卖好零食”、“卖家人放心吃的零食”。

品质一定要有保障,这是七货街区别于行业其他品牌的坚守。

这么多年来,零食行业发生了多次变革,从最早的OEM三分天下,到后来的品牌集合店,再到“量贩零食”靠“便宜”开遍全国的大小城市,只有坚守“品质”的零食门店才穿越了周期,得以存活和发展。

2023年,恰恰是零食行业竞争非常“卷”的一年。很多量贩零食店长期5-6折促销。在与友商的市场竞争中,张玉海发现一个现象,消费者在买完了这些打折的零食之后,依然会来七货街购买零食,但在七货街买完零食的消费者大部分不太会去友商的门店。

七货街店员询问消费者后得知,消费者想要的是品质好的、喜欢的,价格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这也与七货街的调研数据相吻合。根据七货街调研数据,顾客选择它的核心理由,第一是“好吃”;第二是“信得过”;第三才是“便宜”。

这几年,消费者对七货街最大的一个标签就是七货街的东西比较好吃。

张玉海表示,大牌并非代表价格高。其实,大牌有两种:一种是消费者都知道,并且都能够买得起、都消费得了的叫大牌;另一种叫高端大牌。比如奢侈品,虽然消费者知道,却买不起。

所以消费者看到的是一个只卖大牌不卖杂牌的七货街:品质高,价格低,服务好,即“质价比+好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质价比”,并不是便宜,而是让顾客感觉“这钱花得值”。在产品选择、陈列节奏、上新频次、服务细节上,都围绕这个逻辑运转。

这一套逻辑最终形成一个结果:七货街不是靠营销赢,而是靠复购赢;不是靠流量进店,而是靠“陪伴”留人。

“我们从来不怕有人只来一次,我们怕的是有人来了不想再来。”张玉海说。

3

某种程度上说,当七货街选择从单一零食赛道聚焦家庭,转变为社区精选食品店时,就已经换了一个新的赛道,从红海市场转换为蓝海市场。

而七货街也从商品售卖者的角色,转化为美好生活方式的提供者,这样就可以更下沉,聚焦三四线城市及县城中产生活方式,拥有了更大的市场潜力。

七货街的店型变大,也意味着单店影响力增强,辐射范围更广,能吸引更多消费者。同时,从零食拓展到多品类食品,也意味着更多场景、更高频、更刚需,满足更多群体对食品的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七货街新店型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可复制“样板”。新店型要求选址聚焦,在社区周边开店,覆盖存量住户 ≥ 3000 户,门店面积: ≥ 200 平方米,门头≥ 12 米 。

换言之,新店型对七货街而言,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在过去,七货街一直坚持“直营管理+合伙模式”,确保每个门店背后有人的信念在。

这种加盟政策,同样体现了七货街独特的商业哲学。与行业通行的"快速招商"模式不同,七货街的加盟更像是一场严格的"价值观筛选"。潜在加盟商必须是认可七货街理念的老顾客或员工。

这种"慢加盟"模式虽然扩张速度不及对手,但带来了加盟商极高的续约率,以及更稳固的品牌形象。

此外,在数字化布局上,七货街也展现出精准的战略眼光。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内容平台塑造品牌形象,在天猫、京东建立调性标杆,同时在社区团购渠道深耕高频刚需品。这种立体化的渠道策略,使得线上销售占比已达超20%,并有效带动了线下客流。

张玉海反复强调一个观点:"零售的本质是建立信任。"这句话或许揭示了七货街所有战略决策的底层逻辑。

当整个行业陷入"更便宜、更快速、更多门店"的竞赛时,七货街选择回归商业的本源——用可靠的品质赢得顾客,用温暖的服务留住顾客。

这种选择在短期内或许会失去一些追求"极致低价"的消费者,但从长远看,却构建了更稳固的竞争壁垒。

正如张玉海所说:"下一个九年,我们不追求最大,只做你常来的店。"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零售时代,七货街的实验或许正在重新定义"好生意"的标准。它的创新与变化也提醒我们:在价格战之外,中国零售业还有另一条路可走。这条路或许不会带来爆发式增长,但却能构建更可持续的商业未来。

因为,对于正在寻找破局之道的零售企业来说,一个不追求做最大,但坚持做“你常来的那家店”的品牌,才能真正拥有穿越周期的底气。(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说点什么... 共有条评论

热评 更多>>
  • 盛和汤龙:零售数字化,开启经营导航

  • 叮咚买菜规模创新高:三季度GMV 72.7亿元,全年预计新开仓110个

  • 今年已涨薪2次!京东4000名采销“新兄弟”能否为直播电商破局 作者

  • 勇于改变,拥抱回暖:北京连锁与物流协会携手行业企业共谋发展